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价田黄越来越贵,教你辨别真正的田黄—附图解

非常感谢各位老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最近全国各地天气都不太好,大家一定要多加强防范意识,再加上学生放假,家长们更要起到监督作用。今天我们这边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没办法出门,恰好看了一下最近北京的田黄市场行情很好,于是根据老师建议总结了这篇文章,很不容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各位能多多交流,多多指教。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寿山石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田黄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一种,被誉为“石中王”或“石帝”。自清朝以来,田黄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其价值非凡,在民国时期,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如今一块普通的田黄的价格也要几万元,精品的价格更是惊人,每克竟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如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田黄雕瑞狮纸镇重207克,以393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4167万元)的天价拍出,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

我们先来看看去年到现在市场行情最好的北京成交记录

出手、征集 17,318,978,773

再先来谈谈老师的经验

根据老师十几年鉴定经验的积累,他认为要准确的鉴定田黄,原生特征和次生特征都要考虑,关键是抓住上述8条中的次生特征,即石形、石皮、红格、次生色和风化黄铁矿

1 石形

田黄为河卵石。田黄从原生矿中剥离,被洪水冲击滚到河流中,受到河水冲刷与沙砾碰撞磨蚀,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态大多为次圆状,这与棱角状的山料以及次棱角状的残破积料(掘性石)有明显的区别。

2 石皮

田黄由于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其外表通常会形成厚薄不同、颜色不同的皮层,“无皮不成田”即指此种情况。

3 红格

田黄由于在河水中长期不断地运移,与基岩或其他各种砾石相互碰撞,普遍会形成一些裂缝,经三价铁离子渗透充填,则形成或深或浅的红色脉络即红格。通常所说的“无格不成田”即指此种现象。若山料暴露到地表,受地壳运动影响也可形成一些裂缝以及三价铁离子的充填,但数量很少。

4 次生色

田黄的原生色有黄、红、白、黑、灰、绿等,俗称黄田、红田、白田、黑田、灰田和绿田等,次生色有黄、白、黑等,以黄为主,这是由埋藏环境不同而决定的。虽然次生色和原生色的色调有相同之处,但原生色里外一致,而次生色由外向内由浓变淡,集中于外层,特别是同一块田黄其原生色和次生色不同时,很容易区别,如“银包金”和“金包银”等。此外由于三价铁离子浸染普遍,无论什么颜色的田黄都带有程度不同的黄色(俗称黄味)。

5 风化黄铁矿

原生寿山石是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矿石,往往含有分布普遍的微量星点状亮黄色黄铁矿(FeS2),当其滚到河流并埋藏于水田中,受到长期风化作用,黄铁矿极易发生分解,最终变成褐铁矿(Fe2O3?nH2O),颜色由亮黄色变为黑褐色,该特征非常明显,可以作为鉴定田黄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识别用山料磨制仿造的假田黄,甚为有效,但不一定每块田黄都能看到黄铁矿

至于田黄的原生特征,如矿物成分主要为迪开石和珍珠石;质地比较好,有“温、润、细、洁、凝、腻”六德之说;萝卜丝纹发育,有“无纹不成田”之说,但这些原生特征是其相应的山料所固有的,两者是一致的,没有区别,所以对用山料磨制作伪而成的假田黄,这些特征是无鉴定意义的。有人用大型仪器鉴定成分为迪开石或一见有萝卜丝纹就定田黄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些原生特征对鉴别非田黄相似石是有用的,如叶蜡石、高岭石、滑石、绿泥石等。

总而言之,田黄的鉴定是比较复杂的,8条标准都有作用,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但关键是要抓次生特征,以便能准确地与当前大量的用相应的山料(主要是迪开石)磨制作伪的假田黄相区别。

3 田黄真皮和假皮的区别问题

和田玉的真假仔料鉴别问题比较困难,行内人士比较熟悉,而田黄的真伪鉴别与其类似,因为田黄本身也是一种仔料。

和田玉的真假籽料鉴别关健是皮的问题,即究竟是天然形成的皮还是用山料磨制染色做的假皮。目前情况表明用仪器鉴定尚无有效的办法,而根据经验用肉眼仔细观察尚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已有许多人做了这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在鉴定田黄时完全可以借鉴。

根据多年来对田黄的鉴定和研究,对田黄真皮和假皮如何判别有以下一些认识供大家讨论。

3.1看表皮的形貌特征

真皮表面上通常呈现粗糙不平整的形貌,普通发育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坑和沟槽,我们称之为“磨蚀坑”、“磨石沟”。而假皮表面一般比较平整,偶尔也可见到为了仿真在假皮上制作的一些麻点和凹坑,但比较整齐死板,可见人工打磨痕迹。

3.2看皮表面光滑性特征

真皮表面由于在河水中长期运移伴随砂磨作用,其表面总体具有一定的光滑性,但仔细用放大镜观察往往类似鸡蛋皮状或毛孔状。而用山料人工磨制的假田黄的皮表面则总体光滑性比较强,光洁度比较高,无鸡蛋皮或毛孔状的粗糙感。

3.3看皮色的特征

真田黄的皮色因有长期的风化和致色离子(Fe3+、Mn4+)浸染,通常不均匀,有层次,变化较大,色调自然。而人工染色的假皮通常比较鲜艳,均一单调无层次,不自然。

下面我们来看看寿山石的种类有哪些;

田黄按皮色主要分为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金裹银田黄,乌鸦皮田黄等。黄皮田黄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金黄皮田黄等等,乌鸦皮田黄又可分乌鸦皮田黄,蛤蟆皮田黄等

按田黄石皮厚薄可以分为厚皮田黄,正常厚度,薄皮田黄,无皮田黄等等

按田黄内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桔黄田黄,橘红田黄,红田,绿田,灰田,黑田等等。

按质地可以分成,田黄,田黄冻,田黄晶。

按产地可以分成上坂田黄,中坂田黄,下坂田黄,溪产田黄(锥下坂田黄和其他溪坂,上坂,中坂,下坂产地寿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黄)

由于田黄从挖出到市场经过很多过程,到我们手上时基本不可以知道具体是那个产地出产的,所以命名田黄全称多是以皮色,颜色,质地来命名,比如乌鸦皮黄金黄田黄冻,也可以按单个特征来命名,如金裹银田黄

油黄皮田黄

油黄皮田黄大多为中坂和下坂所产,石皮油润,像被油炸的面食一样,有一定透明度,应该是内部的油润质地透过石皮表现出来,可以说油黄皮的田黄内部质地一定非常滋润。

土黄皮田黄

土黄皮田黄是典型的田黄,一般多卵石形,完全石皮包裹,是岁数悠久的田黄,多为中下坂所产,背部质地是多种多样,大多内部是黄色,比较浓的黄色,不过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黑色的黑田

金黄石皮田黄金黄色石皮和土黄皮田黄差不多,只是颜色会更鲜亮一些,是很招认喜欢的石皮,内部多是很好的质地。

浅黄皮子的田黄

浅黄色皮子就是接近银裹金的田黄石皮,也是在靠溪边的白沙砾层中挖掘出来的。

银裹金田黄 就是白色石皮的田黄,里面一定要黄色,很多银裹金田黄都非常美,银裹金田黄是只有溪边的白沙砾层才有的,很稀少。

典型银裹金田黄

透明石皮 一种很特殊的石皮,和白皮形成过程一样,也是被溪水沁浸,而被溪水带走色彩,加上田黄本身透明度高,就会形成透明石皮。(两者的区别是,白色石皮除了色彩被带走,还由于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交换作用,表皮形成肉眼很难看出的微小白色泡泡,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石皮,而透明石皮的只是被带走色彩或泡泡很少,加上本身的透明度,就形成了透明的一层) 也有认为透明石皮是白色石皮其中的一种,也有认为透明石皮就是没有石皮(薄的透明石皮从正面看不太出来有石皮)

金裹银田黄 金裹银田黄一般产地在上坂或坑头坂,就是说在内部质地还未能成为浓黄色的时候,就来到田地中,时间一久就形成了黄皮,可是内部还是偏白,是岁数比较小的田黄

乌鸦皮田黄 乌鸦皮田黄主要分为两种,灰黑色色乌鸦皮和带绿色乌鸦皮,其中表皮凹凸比较大的被称为蛤蟆皮。 乌鸦皮田黄大多都是中坂出产的,质地变化很厉害,从最美的田黄质地到最一般的都有,一般来说,乌鸦皮田黄都很油润。

相对灰黑色乌鸦皮来说,灰绿色乌鸦皮质地不透明一些,但更油润。

蛤蟆皮田黄 表面凹凸很大的乌鸦皮田黄被称为蛤蟆皮田黄

田黄的主要石皮颜色一般是这黄(黄皮),黑(乌鸦皮),白(白皮或称为银裹金)三色,加上透明石皮,在极稀罕的情况下,田黄的石皮某处会带一点红色(从没有整个都是红皮的田黄),或黑色乌鸦皮发绿,这些都是自然的色彩,决不会有蓝色,紫色的石皮。

带一点红石皮的田黄

这三种主要色彩和透明石皮都能在田黄上共生,也就是说有白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也有透明石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也有黄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也有白皮和黄皮共生的田黄等等,甚至是白皮,黄皮,乌鸦皮一起共生的田黄等等,极稀罕的情况下,有白皮,黄皮,乌鸦皮,红皮共生,表皮就有四种颜色,加上内部的黄色质地,这种有五个色彩的田黄被称为五彩田黄。 白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

黄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

透明石皮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

厚皮田黄 无论是乌鸦皮,黄皮,还是银裹金(白皮)都有厚皮的田黄。一般都包裹整个田黄表面。厚皮的乌鸦皮田黄

正常厚度一般就是我们常见的最典型田黄(中坂田黄),一般都包裹整个田黄表面。

薄皮田黄,皮子比较薄,往往不能包裹整个田黄表面。

无皮田黄其实是很薄的透明皮,在石头表面看不到明显石皮,只能看到毛孔状凹凸。多产在上坂。

按田黄内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桔黄田黄,橘红田黄,红田,绿田,灰田,黑田等等。 白田 中品 所有田黄的色彩都带有一个通性,就是带有黄气。即使是白田也是一样。

桂花黄田黄 中品 色彩比较淡的黄色,透明度不是很高,像桂花的颜色

鸡油黄田黄 上品 也是比较淡的黄色,由于透明度高,更凝润,看起来更类似鸡油。

枇杷黄田黄 上品 比桂花黄更深一些的黄色,透明度也一般,被称为枇杷黄。

黄金黄田黄 上品-极品 比枇杷黄更深的颜色叫黄金黄。

橙黄田黄 极品 最深的黄色,给人以很浓的黄色,微带红色调

橘红田或红田 极品 两者是一样的,这里的橘红指的是福橘的红色,鲜红色带有一些黄气。

绿田 罕品 绿田并不是本身是绿色,而是表面的乌鸦皮渗透进田黄内部,发蓝的乌鸦皮结合田黄内部的黄色,形成一种绿色,很罕见。

灰田 灰田一般是坑头田

黑田 下品 中坂的黑田,里面多砂丁,黑而发干,无收藏价值,多以上坂,坑头坂的黑田为主,质地类似牛角,透光锗红色,富有光泽,有萝卜丝,外面裹薄黄皮。唯形状不是那么卵石形。

熟栗黄 下品 一般两种情况的田黄颜色都叫熟栗黄 一种是黄色不透带有赭色斑点,叫熟栗黄。多乌鸦皮产生。

一种是田黄的黄色调中带有赭色调,不透,也叫熟栗黄,各种皮子都有

桐油黄和蜜黄 下品 桐油黄也叫桐油地,和蜜黄一样都是熟栗黄这种带有赭色调的黄色,不过本身透明度比较高,感觉类似桐油或蜂蜜

肥皂黄或地瓜黄 下品 属于比较差颜色的田黄,色彩给人感觉比较生而不透,属于差的田黄。

杂色田或杂田 下下品 内部色彩比较混杂,属于最次的田黄,忘了收集了。 普通田黄的透明度也一般

田黄冻 田黄冻比田黄透明度稍好。

田黄晶 田黄晶的透明度比田黄冻更好。

田黄晶太少,建议大家不要在田黄上追求灵透,而应该更注意凝腻,温润,细结。

煨红田 农民在水稻收获后,会焚烧秸秆,造成一些靠近地表的田黄变色,其中一些黄色田黄会变成红色,是为煨红田,煨红田的色彩一般比橘红田微淡,由于煨过,裂格会增多。(也有一些煨红田是石农故意煨出来的)石皮薄,石皮和裂格处发黑是他们的特征。

煨乌田 煨乌田和煨红田早年农民在稻田烧稻草肥田时,如果有一些田黄正好在火焰下的稻田中,就会收到影响,其中一些表皮变黑,一些是内部变红。表皮变黑的是煨乌皮田,内部变红的是煨红田。

搁溜田 搁溜田也是一种田黄,搁溜田是田黄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从原环境来到地表,由于日晒,风化等原因,和田黄有了比较大的区别。表皮变得干燥,内部失去韧性,易碎。质地有欠温润

寺坪田 寺坪田就是在广应寺遗址上发掘出来的田黄,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至明末两度毁于火灾。寺中和尚有用寿山石制成佛珠佛像赠送施主的习惯,品种主要有田黄石、水坑冻石以及高山石等(高山顶部有和尚开采矿石的矿洞,现在被称为和尚洞)。而寺坪田就是寺中收藏的田黄石,在寺庙烧毁后,就留在了遗址的土地中,由于经过火的洗礼,大多寺坪田的裂格比较多,一部分田黄和煨乌皮田类似,一些只在外皮上留下一些痕迹。

溪管田 溪管田就是溪产的田黄,一般产在溪坂,在其他产地的寿山溪底下的沙砾层也有产出,溪管田外形比较圆润,呈现卵石形。灵度较好,石皮要比田产的田黄要薄一些。

硬田 田坑中的粗劣独石,由于质地差,一般不被认为是田黄。

田黄类 坑头田 应该说坑头田是田黄形成的一个阶段,是田黄的兄弟,也有把坑头田归入上坂田的一种的,坑头田有多种颜色和质地,主要为几种,靠近坑头源头的坑头田,靠近溪流的独石,嫩黄色。表面只有自然形成的凹凸,没有明显石皮。典型坑头田,萝卜丝比较明显。还有就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坑头田,有明显石皮,经常有砂,内部颜色有多种。

坑头田 溪流附近的坑头田,无明显石皮,质地结实,颜色嫩黄,多棱角,多数没有萝卜丝,质地比起田黄稍逊灵

坑头田晶 其中也有特别结晶的,一般被叫做坑头田晶。

典型坑头田 多为桂花黄,是典型的坑头田,和桂花黄田黄的区别是,这类坑头田多粘岩(就是独石上有砂),有萝卜丝的话萝卜丝要比田黄粗一些,质地上比田黄的凝润要逊色一些,石皮上比较稀薄,这些坑头田也是比较珍贵的独石了。

上品坑头田 其中佳者有田黄一般品质,萝卜丝细密而绵长,唯一些地方不够成熟可以区别,这类坑头田是坑头田的上品,价值和中品田黄差不多。

历史比较久远的坑头田 多埋藏在地底深处和离溪流比较远的地方,由于形成时间长,多有完整的明显石皮,卵石形,经常粘岩,质地上有多种颜色,比较典型的颜色是灰黑色,质地很滋润,但不是很有透明度,基本没有萝卜丝。

坑头田的硬田 其中一些色彩黯淡,质地比较缺乏灵性的坑头田,有时候也被认为是硬田的一种。

田坑石

田坑石,狭义说指田黄类(田黄和坑头田),广义指田黄产地挖掘的独石。

其他田坑石 田边 意思就是类似田,而没有成为田黄的东西,产地在田地靠近山坡的边上,包括像田黄的掘性高山等,广义是所有类似田黄的东西。

芦阴田 田坑的田地附近芦苇丛下发掘出来的独石,类似田黄,由于缺乏溪水滋养,质地比田黄稍逊灵透润泽,色泽比较黯淡,石皮上有芦根生长的痕迹。已经很久不得见了。

田坑的牛蛋石 质地类似牛蛋的硬田,在各个板块都有,一般是和田黄一起在田地中被挖出,各种特征都比较像优质的牛蛋。

寿山溪中独石(田坑) 由于寿山溪贯穿整个田坑,所以它也属于田坑的一部分,除了田黄和坑头田外,还有其他一些独石。 寿山溪溪蛋 我们说的寿山溪溪蛋是指新的高山系矿石形成的寿山溪独石和一些质地一般的普通独石,多是各种高山系矿洞矿石在溪流中的大小不等的鹅卵石,产地大致在在坑头坂,上坂,中坂,由于形成的时间短,外形虽然是卵石形,内部却还是原生矿一样的质地。

岱下黄和岱下田(类田石) 类田石,类似田黄的石头,并不是田黄类。 锥下寿山溪中的独石一般叫岱下黄和岱下田(也叫锥下黄和锥下田) 岱下黄和岱下田是锥下坂寿山溪中的一种独石,常被冒充田黄,甚至有些书把其归类为田黄,岱下黄刀感比田黄要来得坚韧,其裂纹多为白色裂纹,不是田黄的色格,由于地处溪中,石皮比较稀薄,内部没有萝卜丝,有白色小虱卵状杂质,微透明。岱下田是其中像田黄者,基本特征同上,透明度比岱下黄要好,但质地仍不及田黄凝结。

九友田(类田石) 是在寿山溪下游河床(此处没有田地)中的善伯独石 多包裹完整白皮或黄皮,内部质地温润而多杂质,金黄色,红色,紫红色,有时有金沙和花生糕,无萝卜丝。也叫九友田或类似称呼。

杜凌田(类田石) 在寿山溪下游(和九友田差不多的位置)寻找田黄石的时候,也经常得到一些杜陵的独石,这些杜陵独石,色泽金黄,有一定灵度,温润,不见明显石皮,无萝卜丝,内部有明显流水纹。

芙蓉村田(类田石) 当寿山溪流进芙蓉村(地名,和芙蓉石产地不是一回事)流域的时候,靠近房拢岩产地,这些田石外观和下坂田黄极为接近,表面金黄色,滋润非常,从表面可见石中的丝(注,此石可能为房拢岩的独石,其丝带有房拢岩石的特征,石多平直,平行分布,和田黄的萝卜丝有较大区别)另由于房拢岩石本身结实,细凝,所以黄色只有表皮薄薄一层,内部多是白色。此石在挖掘锥下坂后,多作为田黄出售,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市场。 外皮金黄,内部白色

另一处田坑 金狮峰田(类田石) 在寿山村金狮峰下有一片田地,其中有金狮峰独石,其中佳者能和乌鸦皮田黄极为类似。金狮峰独石是一种和乌鸦皮田黄很相似的独石,产地在寿山金狮峰下的田地中(和田坑的田不在一起),金狮峰独石都具有乌鸦皮,乌鸦皮下是一层白皮,白皮下是黄色的肉质,大多金狮峰独石的黄色偏淡,也有一些很浓,金狮峰独石的刀感类似老性善伯,结实而棉,和田黄的结实而坚是有区别的,好的金狮峰独石的滋润度也非常好,金狮峰独石和田黄的主要区别是没有萝卜丝,有金狮峰特有的杂质,肉质和田黄的清澈相比有些浑浊。好的金狮峰独石现在的市场的价格也是很高的。

水坑 水坑包括两个矿洞, 一个是水晶洞, 一个坑头洞, 水坑其实是高山和马背山之间的矿脉,隔着窄窄的寿山溪的相对两个矿洞,由于地处山脚,位置比较低,矿洞中都比较潮湿,有水流从洞口流出,应是水坑名字的来由,其矿脉应是高山-马背矿脉的延伸,质地普遍比典型高山稍坚实凝润。

水晶洞

正规的叫法是水晶,水晶石,水晶洞石,现在的水晶冻的叫法其实是水晶洞的误传,水晶洞石中最好的本是晶石,何须冻,此矿洞的最后一次开采在1973年,所出之石无几,矿洞在马背山脚下,和坑头洞隔坑头溪相对,有两个洞口,主要矿石皆是由溪底的矿脉采出,矿洞一直延伸到溪水的下面,所以又被称为“溪中洞”,人们只能边抽水,边开采,难度非常大,后来再也没有出石,水晶洞石最佳者晶莹剔透,冰肌玉骨,凝腻 而富有光泽,通透如玻璃,拂之有痕,性质稳定,无须油养,有红黄白三色,无桃花和朱砂,后期和水坑坑头洞采掘的是同一矿脉,两者类似。

水晶非常稀有,市面基本无价,有价的亦是拿其他透明石种顶替,得真水晶者除早期收藏家和石农处有少数一两方,基本市面皆假

三彩水晶 水晶的特征有自然形成的透明度,絮状纹,白色球形包裹体(或微黄色)。

坑头洞 所出石种的典型高山稍有区别,所出石种都比高山稍坚实一点,有个特征更凝腻,但色彩稍暗,透明度比起水晶洞的晶石透明度就是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传统上没有称坑头洞产石为晶,一般后面点缀都是冻,如坑头冻,牛角冻这些是出在坑头洞的。(当然高山同一矿脉的矿洞也出类似的东西,但高山出的冻石叫高山某冻,冻石名字一样只是前面要加高山两字) 坑头洞老洞口被铁门反锁,并已坍塌。

典型坑头石,坑头石其色调基本以白色-微赭色-赭色-锗黑色-黑色为主,灰色,灰蓝色常见,黄红色色较罕见。

白坑头

坑头冻 微带赭色的坑头一般被叫坑头冻。

牛角冻 赭色-赭黑色的纯净坑头一般叫牛角冻。

灰蓝冻 坑头灰蓝冻,就是常说的坑头天蓝冻,不过颜色是灰蓝色,颜色由灰蓝色颗粒组成,并不是真正天蓝冻,还是叫灰蓝冻贴切一些。

坑头片层石 坑头片层石,常见灰色,黄色,红色,赭色,但没有透明度,石头中有一层一层的纹理。

坑头片层石主要是这种粗石

高山矿区

在传统眼光看来,寿山石的中心无疑是高山系矿藏,这个矿系包括田坑,水坑和旧高山系山坑.矿洞林立,名石众多,质地变化多样,色泽丰富,这个矿系的品种多以地开石为主体的矿物集合体构成.其中质地优异者的透明度居寿山石之冠.著名品种有田黄,坑头田,水晶,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坑头冻,民国二高山,四股四,荔枝,太极,水洞高山,鸡母窝等等。

高山是寿山村外洋附近的一个山头(寿山村分两个部分,里洋和外洋).山头上矿洞林立,整个山头就似一个蜂巢,所有出名的矿洞之间都已经相通,你完全可以丛上左边的矿洞进去,然后由上右边的矿洞出来,前提是你不迷路的话.由于挖掘的太厉害,山洞内非常危险,经常坍塌.山顶的凹陷处就是近些年的坍塌造成的(在和尚洞附近).所以还没有一个矿洞开发成旅游景点.

高山即景

一个名矿并不只有一个矿口,因为当这个矿洞出现好石头后,会有其他石农在附近也立即挖掘数个矿洞来抢夺同一个矿藏,所以一个著名矿藏往往有好几个矿口.

荔枝洞高山石(荔枝石) 现在最著名的高山名石自然是荔枝石, 荔枝石,也叫荔枝洞,荔枝,荔枝石是高山石的一个石种,开采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90年代初期,全称为荔枝洞高山石、矿区位于高山峰的东北边.太极峰的半山腰。石质晶莹通灵,富含萝卜丝,色泽瑰丽,由于洞口有一棵野荔枝树.白色石恰似晶莹洁白的荔枝肉。所以人们称之为荔枝洞。 整体来说,荔枝的透明度在高山石中不算最高,但比较坚实,纯净,富有美感,荔枝石一般分为荔枝,荔枝萃,荔枝冻。按色彩可以分为各种色彩荔枝石。 荔枝是统称,统指所有荔枝石。

荔枝萃也叫荔枝嘴,一般指透明度不高,色彩纯净的荔枝石。

荔枝冻指荔枝石中特别透明的。

红荔枝石

黄荔枝石

黄巧荔枝冻石

油养比较久,颜色偏黄的一般叫旧荔枝。

鸡母窝洞高山石 在荔枝之后的高山开采出的名石是鸡母窝,据说矿洞口的原位置有一野鸡孵卵的窝,因此得名,开采矿石后,初期的矿石都是黏岩的一团一团,形似鸡蛋,黄色亦为浓黄色,很滋润,类似蛋黄的色彩。开采于1990-1997年。鸡母窝石质比较结实,色彩斑然,多赭色和黄色矿洞石皮,其后期和坑头矿脉打通,应是坑头矿脉向高山的延伸,后期有一些石质和坑头石类似。 典型鸡母窝

早期开采出来的鸡母窝石。颜色多浓黄,红,(透明的锗灰色)暇背青色。 黏岩的鸡母窝石

色彩斑然的鸡母窝石,也是早期的。

虾背青色的鸡母窝石。

典型红黄白三色早期鸡母窝。

后期开采的鸡母窝材质比较大,继承了鸡母窝的多红黄白三色的特征,不过白色色彩更白,萝卜丝也更明显。

后期的红黄白三色鸡母窝

有美丽萝卜丝鸡母窝。

其中有一种是黄白相间的,多是夹板形状,多萝卜丝,但肌里多黑点,纯净难得。

出手、征集 17,318,978,773

色彩斑然的。

其中有一些和坑头类似,是因为矿洞已经和坑头洞打通,开采的是相同的矿石。

有一种的色彩和质地都很像黄锗色杜林,质地也比较坚硬。

好了,笔者也借阅了一些百科上面的资料对比,文章来之不易,都是笔者的汗水凝结而成,希望各位新朋老友能够多多支持笔者,多多转发哦。

感谢凤凰新闻提供给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谢谢大家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田黄及寿山石品种图解----郑恕
田黄鉴赏
全程高能!一场史无前例的寿山石盛会,刚刚拉开序幕!
“石中帝王”田黄鉴赏(六)
寿山石介绍
山坑——都成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